联系我们: 邮箱:syhpxc2@163.com
时间:2016-07-12 14:56 || 文章来源:未知 || 作者:admin || 点击次数: 次
社区“全科受理”服务 开启幸福浑南新纪元
2016-07-06 沈阳晚报二版刊载
一座城市的发展,在于人的力量。浑南区以社区建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落脚点,进一步致力于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区人民。居民与社区从来都是相偎相依的,在“发展大浑南,支撑大沈阳”的进程中,社区“全科受理”服务工作自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以全国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为统领,以改革城市社区服务模式为目标,全面提升城市社区服务质量、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,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,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整体提升,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居民的“保姆工作站”。社区“全科受理”服务工作在成就全市一流的社区服务能力的同时,也打开了一个“民生为重、幸福浑南”的新纪元。
质的飞跃社区“全科受理”服务助力“村民变市民”
“现在有啥困难都找社区帮忙,一个社工都能全部搞定,我们农村人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,玩的、乐的可多了。”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桃源社区居民杨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。
沈阳晚报、沈阳网记者了解到,自2015年5月起,浑南区在全区选取33个城市社区试点推行“一口式受理、全科式服务、开放式办公”的“全科受理”服务模式,社区干事由“专能”变成了“全能”,一个人可以处理居民要办的所有政务类事项。2016年5月,短短一年时间,浑南区所有城市社区已全部实行“全科受理”服务模式。接下来,浑南区将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努力达到社区事务全天办理、社区服务全年无休、弱势群体事务全程代理、上门服务、巡视监督和预约服务的目标,促进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。
成立于2014年8月的桃源社区,是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首个农民回迁社区。为了使支持全运会建设的失地农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,区委、区政府高标准规划设计了桃源小区。作为首批“全科受理”试点单位,社区率先开展全科服务,实现了前台一口受理80%的居民政务事务,后台“网格社工”可以深入居民家中,了解民情民需,大大拉近了社工和居民的距离,提升了居民满意度。更让社区彻底去行政化,不再需要专门的计生、社保办公室。办公室的取消,最大限度将社区公共用房空间腾空,作为社区居民的各类活动场地。
桃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庄鹤说,在社区工作,不仅要做惠民政策的宣传人,和谐家庭的领路人,更要做社区居民的贴心人,真正把社区做成居民需要的保姆工作站。区别于其他社区,作为农民回迁社区,桃源小区的居民依然还保留着农民的习惯与风气。为了提高居民素质,真正实现村民变市民,桃源社区依托社区“源”文化,开展“结七种源,暖七颗心”暖心系列活动。通过举办社区科普大学、读书月、技能培训等活动,从思想上做引导,让居民感受到,回迁后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居住环境,更从思想上、生活方式上发生改变。
“全科受理”搭建“保姆式”服务平台
“自从有了‘快乐4点半’课堂,孩子放学后的去处我就不用发愁了,社区真是越来越有‘家’的感觉了。”沈阳浑南现代商贸区嘉华社区居民孙先生告诉记者。
社区工作包罗万象。党支部书记胡涛介绍,作为“全科受理”试点社区,嘉华社区注重以“家”为特色,搭建好“11+1家”保姆式服务平台。“阅益嘉”共有5000余册图书供居民阅读,让居民在等候中也享受到家一样的温馨;“民益嘉”开展365全天服务;“业益嘉”联合浑南劳动力市场定期提供就业招聘岗位;“党益嘉”将“居民需要”和“党员所能”无缝对接,接待居民来访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;“娱益嘉”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场所;“童益嘉”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无暇照顾的问题,开办了“快乐四点半”课堂,惠及了百户家庭;“社益嘉”组建了12个社会团体,极大提高了社区生活的品味;“学益嘉”定期邀请社会精英和学者为居民提供各类培训讲座;“老益嘉”以老年人爱好的棋牌类活动为主;“邻益嘉”由法律人士、心理疏导员、社区干部和名望高的老居民、老党员组成,以化解居民纠纷为主。
社区服务标准的提升,衡量着一座城区的执政智慧;社区服务品牌的打造,标志着社区服务的成熟程度。浑南区推出“一社一特”的服务目标,推进星级评比、准入制度、特色文化、就业救助等工作规范化,整合资源、形成合力,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。实现社区建设“一区一特”,释放社区服务升级的全新创造力。借助“一区一特”建设,浑南区将培育五星级社区8个,将所有城市社区培育成为“一社一特”特色社区。
“全员全科”探索“浑南标准”再升级
“过去,一个社区就一两个全科社工,有时候因病因假等原因不在岗,其他社工又帮不上忙,挺棘手的。现在全员都是全科社工,居民来办事更方便了。”浑南现代商贸区河畔新城社区的社工说。
社区成了“保姆工作站”,“全能”的社区工作者们自然成了居民身边的“贴身保姆”。2015年浑南区自主出题、研发软件,组织考试,在全市率先聘用“全科社工”99名。浑南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,“全科社工”考试试题共1000道,内容涵盖党建工作、社区服务、综治安全、民政、计生和残疾人、劳动保障等六大方面。今年,浑南区又通过参加全市统一考试聘用“全科社工”166名,使全区“全科社工”总数达到265名,4个社区实现了“全员全科”。
如今,为了着力解决“全科社工”与“网格社工”工作衔接中的矛盾问题,在将全体社工培养为“全科社工”的同时,浑南区正在探索社区实现“全员全科”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,浑南区已在4个城市社区试点实行“全员全科”,试点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均具备“全科社工”资格,定期轮班值守全科岗位,每个社区工作者既在全科岗位轮值,又承包社区网格。
浑南现代商贸区河畔新城社区就是试点社区之一。河畔新城党支部书记常越介绍,按照浑南区“全员全科”工作要求,社区12人被聘用为“全科社工”,“全科社工”既轮值全科岗位又承包社区网格,管理7069户社区居民。社区将社工分成3个大的业务小组,每组4人,每天每组派出1人为“全科受理员”,3个人负责前台引导、开具证明、办理业务。每个小组选出1名组长,负责平时本小组业务及人员的协调安排工作。另一方面,不负责前台全科业务的人员处理后台工作或到自己对应的网格中去,每人负责500户左右的网格居民。
智慧社区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
“家门口有什么新动态,社区微信直接就给我推送信息了,比如停水停电信息都能及时收到,特别方便。”在浑南现代商贸区浑河堡社区,玩微信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老年人也用得特别顺手。
社会在进步,社区的服务也在不断延伸。在浑南区“全科受理”服务的推进过程中,浑南区建设智慧社区,实现社区服务的“一站式”。不断完善智能化社区服务平台,整合社区服务信息,提供一站式信息云模式服务;不断加强辖区网格化管理,在教育、医疗、人力资源、就业、信息推送方面提供信息服务。
“智慧社区一张图”,浑河堡社区党支部书记汤红君告诉记者,社区在前期智慧平台的建设上,主要以收集和录入基础数据为主,并不断组织工作人员对基础数据进行维护。随着智慧平台建设的深入,将逐步取代目前社区普遍使用的手工登记帐册,从简单的调取数据到能提供优质服务的电子图表等的应用,都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百姓带来便利。“社区需要数据时,进入系统输入关键字就可以了,尤其是分类导航入口,对平台中的低保户、孤寡老人、优抚对象、残疾人等重点服务。”同时,借助智慧平台的微信端向每一户居民延伸,平台向居民提供民意诉求、便民服务、政策信息发布等服务。社区消息上哪儿知道?哪里有距离最近的商家和零工?民意诉求哪里反馈?这些都可以通过智慧社区的微信应用平台逐一实现。社区在日常办公过程中,积极推荐微信公众账号,让更多居民关注自己家门口的微信,为百姓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。
不断拉近服务距离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;不断丰富服务手段,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各类诉求。浑南区在升级社区服务的同时,统筹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健康、养老、商业、金融、慈善公益、企事业单位、志愿者队伍等各种服务资源,正在实现一场系统深入的民生升级,全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“保姆工作站”。
沈阳晚报、沈阳网记者萧林熙
摄影记者王勇